投稿SCI論文時有必要提交原始數據嗎? 小編在最近一兩年投稿基礎生物醫學研究論文時發現,越來越多SCI期刊(如PloS One、Neuroscience等權威期刊)都要求在審稿或返修階段時提交原始數據,尤其是Western blot,不過仍有少數期刊不主動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數據,因為這涉及到作者的著作權等相關問題。 但是在特殊情況下,如果審稿編輯或者外審專家對文章中的數據有所質疑或者有疑問,就會強烈要求作者提交所有與該論文相關的原始數據,不限于原始數據,還包括數據的處理過程、所使用處理軟件的序列號等詳細信息,要求是非常嚴格的,否則文章將面臨被撤稿的風險。
理論上來說,如果作者已經確定不能提供原始數據,就必須在匹配的期刊中選擇不需要提供原始數據的SCI期刊,從而避免由于無法提供原始數據而引起的麻煩。 但我們需要提醒各位作者的是,很多期刊雖然在Guide for authors中并沒有要求必須提供原始數據,但如果審稿人在審閱和演示論文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原始數據的支持,也會要求作者補充提供原始數據。
《通知》中強調,各有關單位須按要求督促本單位科研人員在論文等科研成果發表后1個月內,將所涉及的實驗記錄、實驗數據等原始數據資料交單位進行統一管理和保存。 在發表SCI時,并非所有的作者都能向sci期刊提供原始數據。 理論上來說,如果作者已經確定不能提供原始數據,就必須在匹配的期刊中選擇不需要提供原始數據的SCI期刊,從而避免由于無法提供原始數據而引起的麻煩。 但我們需要提醒各位作者的是,很多期刊雖然在Guide for authors中并沒有要求必須提供原始數據,但如果審稿人在審閱和演示論文內容的過程中需要原始數據的支持,也會要求作者補充提供原始數據。 若此時作者無法提供,也可能會面臨被拒稿。